研究报告

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分析  

庄泽龙 , 慕平* , 彭云玲 , 金兵兵 , 陈奋奇 , 丁永福
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,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, 兰州, 730070
作者    通讯作者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, 2021 年, 第 19 卷, 第 42 篇   
收稿日期: 2020年02月07日    接受日期: 2020年02月13日    发表日期: 2021年05月13日
© 202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
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。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,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。
摘要

秸秆还田是近年来农田土壤增肥保墒、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措施,而作为综合反映土壤肥力、环境质量状况的土壤微生物,能够准确响应土壤质量变化。因此,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,研究了不同时间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、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(1)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、氮、磷含量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土壤,在整个生育期内,微生物生物量碳、氮、磷含量均呈现 SR18>SR15>SR12>SR0,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,生育期内的变异幅度逐渐降低,表明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,微生物生物量碳、氮、磷的循环就越稳定;(2)在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下,能够显著地增加 0~30 cm 耕层土壤的细菌、放线菌、真菌的数量,细菌、放线菌数量,表现为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,而真菌数量在早期秸秆还田能够迅速增加,当达到一定的还田时间后,真菌的数量增幅减小,逐渐趋于稳定;(3)在不同秸秆还田时间处理下,作物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为 SR18>SR15>SR12>SR0,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作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增幅明显减小。因此,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丰度,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,增加作物产量,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、发展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。

关键词
玉米;秸秆还田;土壤微生物;产量

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。
《分子植物育种》印刷版
• 第 19 卷
阅览选项
. 全文 PDF
. 全文 HTML
读者评论
. 评论
作者的其他论文
.
庄泽龙
.
慕平*
.
彭云玲
.
金兵兵
.
陈奋奇
.
丁永福
相关论文
.
玉米
.
秸秆还田
.
土壤微生物
.
产量
服务
. 发表评论